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析《烙印》的思想和“意新语工”的特点。
  • 《烙印》是臧克家的第一本诗集,表现出臧克家执著于现实的态度和忠实于真实性原则的现实主义的特点。诗集把主要目光注向于下层劳动者、弱小者,如《老哥哥》、《贩鱼郎》、《炭鬼》、《补破烂的女人》、《捡煤球的姑娘》、《洋车夫》、《两个小车夫》、《当炉女》等,对他们的贫困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寄予深深的同情。其中,描写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诗篇,占有重要地位,如《农家的夜晚》、《难民》、《老马》等。作品描绘了农村水旱灾荒、经济破产、农民离乡背井、凄凉阴森的景象。代表作《老马》以象征手法,抒写了农民的苦难和农民的坚忍精神:“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这是旧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的形象写照。《老马》以及其他许多抒写农民的诗篇,使他获得了“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称号。臧克家是闻一多的学生,受闻一多的影响,诗创作态度严谨,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写诗,注意炼意炼句炼字,因而艺术上具有“意新语工”的特点。《老马》一诗就鲜明地体现这一特点。诗作以农民的被残酷压迫剥削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凝结为驾辕的老马形象,最为贴切,老马为日常生活常见,如牛马般生活也为人所常道,诗人以之象征旧中国农民,遂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颇有化俗为新之妙。诗仅八句,而旧中国农民受苦难之深,命运之悲惨,统治者之凶残毒狠,农民之忍耐精神,历历如同身受,见出炼句炼字的功夫。当然,臧克家的有些诗,有过分拘谨、雕琢,失去自然的毛病,抗战后的诗歌风格有所改变,格调比较自由畅放。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