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
西晋人陈寿的《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文本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故事情不强。东晋习凿齿作《汉魏春秋》,这是野史类著作。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加了很多奇闻轶事,可见当时民间已流传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传说了。杜宝《大业拾遗记》中记载隋炀帝观水上杂戏,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马跃檀溪等故事。公元8世纪初,释大觉《四分律行事钞批》有死诸葛退生仲达的故事。中唐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晚唐李商隐的《骄儿诗》中说到,小儿“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三国故事和其中的著名人物已是妇孺尽知了。北宋时,勾栏瓦肆中出现了专说三分的职业艺人霍四究。而苏轼也在《东坡志林》中说到小儿聚坐听说古话三国故事。金元时有许多三国戏演出。《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三国戏在元明杂剧中达六十种,最著名者为关汉卿的《单刀会》。南戏中也有不少名目。
宋代“说三分”的话本今不传。近年来在日本发现的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建安(今福建建瓯)刊本《三分事略》是能见到的最早的本子。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新安虞氏刊印改题为《全相三国志平话》,约8万来字,上栏画,下栏文。有刘关张太行落草等事。以司马仲相断狱为入话。叙高祖刘邦枉杀功臣,韩信告于阴司,350年以后,仲相判信降生为曹操,彭越降生为刘备,英布降生为孙权,三人共分汉家天下,刘邦降生为汉献帝,为曹氏所杀之事。讲因果报应一套。
《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历史上的三国故事编撰而成书的。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壬午(1522)刊刻的。内容上的特点是“三实七虚”(章学诚语)。罗氏剔除了传说和话本中过分的虚构和想象成分,主要以《三国志》提供的历史事实为根据,加上一些传说和自己合理的虚构。但其中仍有一些迷信描写。现在流行的版本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加工过的。毛氏的加工使全书的情节更紧凑,更符合史实,并强化了其中固有的拥刘反曹色彩。语言也更文言化,回目更整齐化了。总之,提高了作品的文学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清朝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南明最后一个政权
- 为对抗李自成的进攻,吴三桂向多尔衮发出一
- 努尔哈赤的次子是:()
- 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是:()
- 下列哪本书描述了“三仙女沐浴天池生始祖”
- 《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
- 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种,合称(
- 汉军八旗是在顺治入关之后设立的军事团体。
- 《窦娥冤》的情节是从民间流传的“()”的
- 满洲这一族名标志着满洲共同体的正式形成。
- 《赋役全书》颁布于谁在位时期()?
- 皇太极改族名的原因是政治需要。
- 清圣祖是指:()
- 明末注重内容辞采的是()。
- 蒙古八旗是谁在位时期建立的()?
- 蒙古牛录一共多少个()
- 吴三桂向多尔衮求援攻打李自成,意味着降清
- 松山被攻占后不久,锦州就不战而降。
- 为什么说《儒林外史》第一回是体现全书主题
- 大凌河城之困中,出降的有守将祖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