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林地土壤管理措施。
  • (1)松土除草
    松土:切断毛细管联系,减少水分物理蒸发;改善土壤的保水性、透水性和通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在干旱地区,可蓄水,防止蒸发,在湿润地区,提高地温,改善通气状况。在盐碱地,减少春秋季返盐碱时盐分在地表的积累,除掉树周围的盐碱结皮。
    除草:排除灌木、杂草等对水、肥、光、热的竞争,及杂草根系对幼树根系生长的妨碍,保持土壤水分。持续年限应根据树种、立地、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确定。第一年2-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时间根据杂草灌木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造林树种的生长规律、水分养分动态规律而定。方式和方法:全面、带状;手工、机械、化学方法。深度:5~20cm。
    (2)中耕(深翻耕)
    (3)施肥
    施肥是造林时和林分生长过程中,改善人工林营养状况和增加土壤肥力的措施。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国内尚未全面开展。主要是N、P、K、微量元素肥料配合使用,以发挥各养分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需考虑的因素包括树种特性、土壤贫瘠程度、林龄。有效的施肥时间为林木生长旺盛期,即春季和初夏,此时有利于根系吸收。应用在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方法包括基肥、追肥、叶面。
    (4)灌溉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灌水流量根据土壤渗透性能、灌沟长度、灌溉定额及灌溉时间而定。灌水量随树种、林龄、季节和土壤条件而定。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生长最佳。干旱区要力争多灌;半干旱半湿润区2~3次∕年。灌溉时间与林木的生长发育节奏相协调,即在树木发芽前后或速生期之前。
    灌溉方法:
    漫灌、畦灌、沟灌、滴灌、喷灌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