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C、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D、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 C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
- 据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
-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
- 关于中国某朝官制,有史学家如此评述:“当
- 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世纪
- 乾隆年间,“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
- 1962年在美国问世的《寂静的春天》,书
-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闻名世界,因为它“亲
- 据记载,1954年后中国立法工作显示出强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科学史上有
- “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
- 三省六部制对今天也具借鉴意义,主要在于(
- 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
- 国民党方面编撰战史时感叹:“现红军之所谓
- 苏格拉底对哲学的最大贡献是()
- 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
- 工业革命初期,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共同影响着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
- 《汉书·严助传》记载:“郡举贤良,对策百
- 八股取士最主要的弊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