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五常”被儒家认为是个体修养、改良社会的重要因素,而庄子则说这些道德条目是为大盗服务的。你听:“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联系我们学过的内容,请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论,并就“五常”在现代社会中有无作用进行分析。
-
1、儒家的无常是仁义礼智信,它既具有暂时性,也具有永恒性。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含义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但不容否认,她也有着超越时空的普世性。
2、庄子所揭示的是一种道德的暂时性现象。也就是说道德条目在不同的情境下含义与作用是不同的。而且
庄子做举的例子从方向上就是不符合道德的,在此前提之下,一些道德条目所起的作用也是消极的。
3、五常在等级社会下起到维护等级制的作用,是平等的敌人。但是在民主平等的社会条件下,也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有着不容抹杀的当代意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诚的最高境界是()。
- 汉代的董仲舒将天道和人事相比附,提出了“
- 简述地理的历史舞台与文化的悠久。
- 按雕塑类型划分,石兽、华表属于()。
- 简述开发江南的过程。
- 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是哪些区
- 秦汉以前大量居住在成都平原的是()。
- 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离骚》是我国两千年来最为宏伟瑰丽、感人
- 魏晋玄学是儒佛道三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第一
- 老子对事物转化的规律是怎样概括的?
- 《论语》中记载,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因
- 陈独秀通过清理近代中西文化文汇的脉络,明
- 姓氏是标志宗法血缘关系的一种符号。
- 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
- 提出“天人感应”理论的是()。
-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名扬千古的创举,
- 佛教三大石窟是()。
- “七夕”
- 柳宗元、刘禹锡是中唐思想界、文学界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