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论刘天华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贡献。
  • 刘天华(1895—1932),自幼喜好音乐,后随其兄著名文学家刘半农赴上海进一步学习音乐,1915年在母校常州中学任教时,对民间音乐产生深厚兴趣,此后遍访名师学习民族乐器演奏。同时开始民族器乐曲的创作。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国乐导师。在他的倡议和组织下1927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进行民乐改革为宗旨的“国乐改进社”,与此同时,他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和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谱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刘天华一生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三首琵琶曲,以及几十首二胡、琵琶练习曲,丝竹合奏的作品,尤以十首二胡曲流传最广[《悲歌》《良宵》、《月夜》、《病中呤》、《空山鸟语》、《光明行》、《烛影摇红》、《独弦操》、《苦闷之讴》、《闲居呤》],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①刘天华的二胡不仅保持了传统二胡的音乐的特色,而且还在演奏技法、创作思维上大胆借鉴了西方乐器和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从而提高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力。给传统的二胡音乐带来了新的风格和时代气息。②他的二胡琵琶练习曲是参考了西方的钢琴、小提琴的教学经验编写的,从而改变了民族乐器口传心授的旧教学方法,使之纳入专业音乐教育的轨道。③在二胡教学上,他培养了许多二胡演奏名家。形成我国第一个独具风格的二胡学派。④除对二胡乐器进行改进外,还对记谱法,定弦法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改进了过去工尺谱缺乏明确节奏的缺点,并开创了运用五线谱来记载民族乐曲和戏曲音乐的试验。⑤为推广二胡音乐,他多次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并灌录唱片,在其多方面努力下,终于使历来作为伴奏、合奏乐器的二胡,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成为现代民族器乐中重要的独奏乐器。刘天华种种的努力实践,使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创新意义的新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在整个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事业中争得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为我国民族的发展开启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新篇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