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五六岁的小娃娃,怀里抱着手机,指尖熟练地在屏幕上滑动,“西瓜”切得飞快;一吃完饭,就蹭到电脑前,打开视频网站,边看“光头强”边哈哈大笑;晚上总得听一集《晚安小绵羊》,否则就闹腾着不愿睡觉……这样的场景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变得司空见惯。 久看屏幕视力下降,不良信息诱导犯罪,沉迷网络性格孤僻……互联网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让不少家长为之焦虑。而这些家长恰是手持游戏手柄、盯着荧光屏,在父母的焦虑和唠叨中长大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电视机的普及与今天的互联网一样,也曾引起社会焦虑——到底让不让孩子看电视,看什么,看多久?人们还没来得及找到正确答案,一块块大大小小的液晶屏,就在一夜之间把我们拉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低年龄段继续渗透。并且一大型互联网公司发布报告称,有56%的儿童初次上网年龄低于5岁。对于网络低龄化现象,你怎么看?
  • 网络游戏作为人们进行娱乐、获取信息、表达情绪、进行交流的新渠道,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生活方式。通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显示,发现网络使用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会使儿童长时间用眼,对视力损害;容易接触不良信息,对儿童成长不利且交往能力下降等,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网络低龄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庭早期教育的缺失,致使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和陪伴孩子,另一方面,一些沉溺于网络的爸爸妈妈,本身就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示范。二是社会文化乱象的误导,致使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在孩子们看来,“无所不能”的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空间”。在网络建构的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酣畅淋漓地感受与现实社会不同的身份,力量等。三是学校教育的单一化、空洞化,致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与高压,从而在虚拟世界释放压力、舒缓情绪。
    因此,如何引导孩子们的自控能力,让他们回归现实,是社会各界面临的共同课题。第一,家长要引导孩子安全上网,加强引导、疏堵结合、适度上网是关键。为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多跟孩子亲近,多陪伴孩子,家长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互动,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参加社交活动,开发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对孩子上网时间合理控制,加强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监管,并经常与学校沟通。第二,学校要担负起教育责任,教会孩子正确的网络打开方式,也可以在家长会上或在家长群里告诉家长们,孩子长期玩手机的危害及如何做好孩子家庭“老师”。第三,内容生产商要自律,不适合儿童的内容,要有明显标注,可以让家长识别,并且从技术上提高门槛,让儿童难以接触到。第四,国家应针对儿童上网方面加强立法层面的保护,网络监管部门也要积极作为,净化网络空间,进一步规范网络运营,实行科学的信息分级制度,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共同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摆脱屏幕依赖。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