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如何看待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外交失误?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外交上频现失误,加速了外交失败;这一方面使得其传统外交体制迅速瓦解,另一方面亦加速了清廷被动挨打局面的形成,有些时候甚至成为西方列强侵华的口实。
    其主要表现如下:1939年林则徐于广东收缴鸦片,此后则坚决要求外商具结。对于依法具结的外商,立即准予进口恢复通商。这种对守法和违法的外国商人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卓有成效,既断绝了鸦片贸易,也保证了正常的贸易活动。然道光皇帝于12月29日趁清军在穿鼻海面七次击退入侵英军之机下令把英国商船全部驱逐出境,停止贸易,并指责林则徐的做法有碍体制。1840年1月5日,林则徐只好遵令在广州正式封港,断绝中英贸易。这个做法激化了中英矛盾,给英国殖民者入侵中国提供了借口,是清政府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重大外交失误。
    琦善在与英方谈判中,先是想通过磨难的方法来对付英国人,此后等到英方提出在闽浙粤沿海割让一口岸的要求时又表示不敢做主,而未直接上报于道光。1941年1月,英军进攻虎门炮台,琦善在其胁迫下同意考虑英方要求,并请求清廷批准英国人在外洋提供一处居住地,然清廷根本未同意,义律便宣称依据穿鼻草约登陆香港岛,这主要是利用了清廷外交执行在琦善决策在道光的缺陷。
    清廷多次由于语言问题发生外交失误,《穿鼻草约》即可能是由于双方语言不通而导致对条约文本解释上的差异,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恭亲王曾要求巴夏礼写信讨论求和问题,却因为不明白英文署名的含义而寻译者,并因此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原因:对于近代外交,清政府主观上仍以宗藩外交体制下的天朝上国心理对待与属国不同的西方国家,客观上则既已于世界形势芒无所知,更对西方近代外交体制不甚了然,遂成为清廷外交屡现失误的重要原因。此外,清政府在政治制度上的缺陷亦导致了外交失误的发生,如直接与外国人接触的钦差大臣缺乏外交决策权,而使得英国得以借琦善与道光传递信息的间隙登陆于香港岛。而清朝官员国家主权意识的缺乏,对外交常识的缺乏,昏庸无能及政府外语人才的缺乏亦都在外交的具体操作中得到显现并为外交失误之一原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