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我国商品市场供过于求有所缓解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2003年2月1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2003年上半年,我国供求平衡的商品数量将比2002年下半年提高1.5%,改变了连续几年供过于求持续上升的局面,供大于求突出的矛盾有所缓解。 2003年上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排队分析报告,对600种主要商品进行了排队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商品从全国范围内,从总体上仍供过于求,但程度开始明显下降.供过于求的商品中有70%,其中,在30%以上的市场上供求平衡,分别比去年初提高20%和15.6%。在一些区域市场特殊时期,求略大于供的商品也有所增加。 报告分析,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513种,占85.5%,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粮食、使用植物油、棉花、燃料、钢材、轿车等类商品供求基本平衡,糖酒副食、农副产品、穿着、文化用品、加电等类商品供过于求的程度有所缓解。结合案例,谈一下市场非均衡的原因。
  •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在市场供求的作用下,不管供求如何都会形成一个均衡价格,但这并不表示市场的供求一直是均衡和稳定的。各个厂商为争夺各自利益,会在生产与需求等方面展开竞争。
    由于社会技术进步等原因.只要有部分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他们就会进行生产扩张,结果打破原来的均衡,促使所有厂商都进行这种性质的扩张,即使知道会导致大家的利益都遭到损失,也不可避免。
    否则在其他厂商都扩张时,自己竞争力减弱,会遭到市场淘汰。因此在自由竞争市场中,各厂商都“理性”地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可能相互妥协、协调行动.因而任何调节都会导致矫枉过正,这将使实际的市场永远落木到均衡位置,只能围绕均衡点不断上下波动。因此,市场的非均衡是经常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