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八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ldquo
- 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下列
- 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
- 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首次达到
-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
- 关于“中国梦&rdqu
- 古代的拉帕努伊人曾在复活节岛上创造过辉
- 社会学中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
-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
-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范围,为人
-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里的“物质”是指()
- 材料一:中央连续下发的11个以&ldqu
-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
- 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
-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
- 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2014年5
- 漫画《穿礼服种地太难受》,礼服往往适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