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DIC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
B、血小板损伤
C、血管内皮损伤
D、静脉管腔内阻塞
E、微血栓形成
- E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女性,5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 关于止血药物及其机制正确的是()
- 男性,70岁,高热、咳嗽、咳痰3周,治疗
- DIC的实验室诊断中,血小板计数应为()
- 下述哪种因子不存在于血浆中()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在消耗性低凝期应输(
- 女性,51岁,反复皮肤瘀点、瘀斑7年,因
- 女,21岁,3天来左膝关节肿胀。自幼于外
- 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的筛选试验是()
- 在对出血性疾病病人进行体格检查时应注意(
- 患者,女性,27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2年
- 女性,10岁,阵发性腹痛,黑便2天,双下
- 女性,26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
- 一产妇患胎盘早剥,阴道流血不止,2天内共
-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产后当日皮肤黏膜瘀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急性特发性血
- 患者,女性,28岁,平素健康,妊娠38+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 女性,19岁,咽痛1周,3天前出现皮肤大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注血小板的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