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皆伐迹地的环境条件有了哪些变化?
  • 在皆伐迹地,由于太阳辐射直达地表,气温和土温都高于林内,尤其地表温度升高和相对湿度降低特别显著。有害方面,幼苗在早春失去积雪的保温作用,容易发生霜冻、冻拔和日灼危害,容易造成部分植株死亡。同时迹地总受热量增高,有利于害虫繁殖。有利方面则是伐后保留和人工栽植的幼树,由于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可以吸收充分的养分和水分,生长量比在遮荫下大为提高。森林皆伐后最初1~2年,植被稀疏低矮,接近林下植被,但极不稳定,林下阴性植物将逐渐被阳性植物所替代。皆伐3~5年后植被变化迅速,覆盖度和草根盘结度逐年增加,一般5年后,形成较为稳定的密生阳性灌丛和草被,使地表10~15cm厚的土壤形成密网状草根层。由于植物根系的盘结,逐年失去林下疏松多孔的性状,土质变紧,通气性减弱。易干旱或湿润时引起地表沼泽化。因而,新皆伐迹地有利于天然和人工更新,而伐后4~5年的旧皆伐迹地则杂草丛生,大大增加了整地、抚育的劳动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