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资料:杭州市图书馆的老馆由于地处市中心,经常会有乞丐、拾荒者前来馆里阅读、休息。而新馆由于周围建筑工地较多,也常常会有民工进来阅读。从2003年起,该馆就开始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他们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把手洗干净再阅读。不过,随着杭州图书馆的人气越来越旺,有乞丐慕名前去,有读者“无法接受”,找馆长投诉。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是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几年前说的话,后来在微博爆红,被博友转发了10000多次,光评论就达到2400多条,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对此,楮树青谦虚地说,“我们的一些做法,都是向珠三角图书馆学的。”杭州市图书馆被网友们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在褚树青和他的同事们眼中,自己不过是在做公共图书馆“最正常的工作”。 “无法接受”和“无权拒绝”,“最温暖”和“最正常”,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层耐人寻味的心理错位。 无法接受跟乞丐、拾荒者同室读书,大概出自一种很微妙的心理。或许,有的读者认为,这与图书馆的氛围不协调。“无法接受”的人可能没意识到,在一个公共图书馆里,所有人都是“读者”。不管你在进门之前是儒是丐、是“金领”是“蓝领”,进了这扇门,都是读书人。公共图书馆“无权拒绝”一个进门读书的乞丐,借古典名著里的人名说话,并非“施恩”——额外的照顾,而是“法正”——正常的管理。 于是,我们又看到了第二个层面上的错位,为什么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机构,一次“最正常”变成了网友心中的“最温暖”。杭州图书馆之所以“最温暖”,正因为它正常践行了公共机构的职责,说白了,就是让大家感受到了平等带来的阳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它“最温暖”,也恰恰是因为目前这样的温暖还不够多。 这点值得所有的公共机构管理者深思。以前有一首流行歌,“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公共机构应该慎唱。公共产品所提供的服务要走向完善,可以差异化,但是不能等级化。否则这不是在提供服务,而是在制造鸿沟。 资料中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请结合上述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300字。
  • 图书馆无权拒绝乞丐、拾荒者入内读书,无法接受的读者有权力选择离开。这是因为:
    一是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开放,是公平的体现,是其正常践行了公共机构的职责。公共产品所提供的服务不能等级化,否则会制造鸿沟。
    二是人人平等,乞丐、拾荒者作为弱势群体,他们也有阅读和学习、求知的需求,他们也需要补充精神的维他命。
    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等弱势群体,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彰显了一个开放型公共图书馆的应有胸怀,更是对弱势群体精神的救助。然而当前类似于图书馆等公共产品所提供的服务还不完善,因此需要完善公共产品的服务,让所有人都感到平等带来的阳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