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温病学派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及每个阶段的主要代表医家及著作。
-
(1)晋唐及以前时期的萌芽时期:此时期没有专门的著作,温病之病名、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的记载,均散见于历代文献。温病与伤寒没有明确划分,温病仍隶属于伤寒范围。代表医家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载有温热病之致病原因、发病原理、以及症状特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治温病方十首;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收录许多防治温病、温疫、温毒的简便药方,如太乙流金散。
(2)宋金元时期的发展成长时期:对温病的认识便开始从伤寒学说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温病学自成体系的开端。郭雍在《伤寒补亡论》强调,温病病因不限于冬伤于寒;元末医家王安道进一步从概念、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上将温病与伤寒明确区分开来,他在《医经溯洄集》中指出“夫惟世以温病热病混称伤寒”,从认识上强调了"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3)明清时期的形成成熟时期。众多的医家对温病的认识更加深化,理论日臻完善,治疗上不断丰富,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和方法,使温病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明末吴又可著成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温疫论》;还有叶天士的《温热论》、吴瑭《温病条辨》、薛雪《湿热病篇》、王孟英《温热经纬》及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张从正的病邪理论包括()
- 叶天士治疗肝风病证时培补人之正气的方法是
- 《黄帝内经》一书,包括()与()各81篇
- 朱丹溪强调“阳有余,阴不足”,旨在告诫世
- 下列哪项不是阳非有余论的观点?()
- 张介宾“阳非有余,阴本不足论”与朱丹溪“
- 吴有性治疗温疫,创制的方剂是()
- 中医各家学说五版全国教材提出学术流派产生
- 张子和提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 提出“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的医家
- 张景岳称命门者()
- 孙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 朱丹溪论述其阳升阴降之观点,以水火言()
- 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 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张从正时分化出()
- 缪仲淳对中风治本的具体方法是()
- 朱震亨治疗火证大法是()
- 傅山在分析妇科诸证病机时,特别注重哪三脏
- 吴瑭的“养阴三法”
- 昊有性提出温疫疠气的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