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材料一、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材料二、近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弘扬中华文化,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璀璨深邃的文化,四大发明、昆曲、古琴、武术、飞天……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让世界惊叹!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体现了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议案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2013年2月10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
- 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
-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
- 从2013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纳入
- 作为中学生,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应
-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
- 在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 “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综合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①各民族
-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
- 、《六尺巷》取材于桐城六尺巷典故,是一
-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大会上
-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
- 为纪念建党93周年,福建省教育厅决定在
-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
- 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下列能
-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
- “齐风鲁韵”传习大课堂是以弘扬齐鲁优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