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有人曾经分析:“创作是意向符号化的过程,即艺术家将有意思的对象性信息、评价性信息加以提炼、浓缩而容纳在一系列艺术符号之中。……接受是符号意向化的过程,即接受者按着自己的介入与体验,把符号中浓缩、容纳的信息加以扩展而努力恢复原有的对象性信息、评价性信息、技术形式性信息。”请你运用文学接受的实践谈谈你对后句话的理解。
- 这种分析在文学接受层面上指明了两个要点:一是指明了文学接受活动是“努力恢复原有的”信息的过程,二是指明了文学接受活动是“接受者按照自己的介入与体验”对信息进行“扩展”的过程。前者说明作品中的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具有确定性,后者则是说这一接受过程本身具有创造性。因此,我们既不能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的是一种“确定”的意义,读者通过阅读所完成的只是原意的发现,也不能完全标榜“主体解释”的无限权力,只讲求理解创见而漠视文本原意。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试举例说明小说的审美特征?
- 反讽,又称(),这是将所要表述的真实意思
- 克罗奇把()作为艺术的存在方式,科林伍德
- 作家从事文学创作时,()是文学创作的第一
- 《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歌永言”类似
- 黑格尔说:“人只有在认识他自己和周围的事
- 简述阅读心境对文学阅读的影响。
- 情感的产生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但它又与
- 从故事发展线索而言,从属事件即使省略了也
- 影视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 关于文学存在,历史上曾出现的代表性观点有
- 象征,是通过具体事物(象征物)直接地表现
- 艺术构思过程中,作家的构思方式是多种多样
- 抒情性作品是指那些以表现人的()为主要目
-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复制,也是人性与人格的投
- 唐代刘知几讲:“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
- 西方小说叙述传统的远古来源是()、(),
- 谈谈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 一般作品的情节是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唐代刘知几讲:“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