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A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现代化事
-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 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
- 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末日之说”就如同一
-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
- 2013年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2周年。我
- 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
- 在餐桌浪费现象严重、铺张奢糜之风盛行的今
- 中国人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梦想,201
-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
- 什么是运动?物质与运动有何关系?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
- 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人们认为这
-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
- 在“微时代”,网络与现实两个舆论场的分野
- 看图漫画《学农夏令营》。回答问题。要真正
-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