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帝国主义在华培养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
1、办幼稚师范教育或女学。教会办的幼稚师范学校,重视宗教教育与英文教学。晚清影响不大,民国后影响越来越大。
2、吸引留学生赴东、西洋接受幼教专业训练。1908年后,中国学前教育由学日向学美转变。
3、派师资任教于中国学前教育机构。请外国教员,一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解决了师资匮乏,引入西方近代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教材、教法;但同时也渗透奴化思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十年动乱”中,学前教育领域全面发展的教
- 生活和()是行为课程的两大要素。
- 图画类蒙学读物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
- 提出“积极办好幼儿师范学校,为幼儿教育培
-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和家庭教
- 代表中国政府签署《儿童生存、保护、发展世
- 1904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按
- 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
- 幼儿园对幼儿实行的教育包括()。
- 蔡元培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
- 福禄倍尔,主要贡献,创立了“幼儿园”命名
- 苏联第一部《幼儿园规程》制订于()年。
- 在办好幼儿园的15条主张中,陈鹤琴认为幼
-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解放儿
- 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
-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纲领。
- 为了使贫民子女接受教育,1882年开始创
- 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是1927年由陶行知
- 贾谊,在《贾子新书·傅职》篇,专门讨论了
-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还成立了(),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