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什么是“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品官人法。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克服东汉以来的浮华朋党之风,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品第也由家世、德才等因素共同决定演变成家世的代名词。也就是说,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这就使寒门子弟失去了读书的热情,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王守仁在儿童教育上的主要见解和主张。
- 中国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是福建船政学堂。
- 简述诂经精舍和学海堂的特点。
- 隋朝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 我国古代首次设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
- 王阳明认为明“理”必须与内在的本心结合。
- 试述夏代教育内容的特点。
- 早期共产主义者已开始用阶级观点来分析教育
- 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一文中,比
- 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
- 太学及地方官学的兴盛和国子学的不振,标志
- 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包括()
- 清朝的文教政策包括()。
- 杨贤江的教育研究大量是针对青年问题的,对
- 古代郡国学校制度的正式建立是在北魏时期。
- 颜元的分斋教学中,没有设立的斋舍是()
- 柳宗元是从根本上反对韩愈不顾流俗,“抗颜
- 京师大学堂
- 下列不属于梁启超教育思想范围的是()。
- 列举私学的历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