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理念摆在推出位置。创新文化是创新事业的灵魂,推动大众创新首先需要创新文化的浸润。创新文化,简言之,是能激励创新的文化。从一般意义上讲,其包括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精神和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人文环境。前者如以创新相关的考核制度、激励制度、保护制度等。 材料二: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他1942年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提出,经济进步是通过一个“创造性破坏”过程来实现的。熊彼特认为,进步背后的驱动力是企业家,他们有着关于一个新产品、生产一个旧产品的新方法或其他创新的想法。当企业家的企业进入市场,它对其创新拥有某种程度的垄断力量,正是预期的垄断利润激发了企业家。新企业的进入对消费者是有益的,消费者现在有更大范围的选择,但是对现存生产者常常是不利的,他们可能发现与新进入者的竞争往往是困难的。如果新产品比旧产品足够好,现存企业甚至可能被逐出市场。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过程不断地自我更新。企业家的企业成为现存企业,享受高利润,直至它的产品被新一代创新的另一个企业家的产品所替代。从哲学角度来看,为什么说经济进步是通过一个“创造性破坏”过程来实现的?
  •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既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其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经济进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在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的“创造性破坏”中实现的。在经济发展中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经济进步的关键。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