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摘编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并分析这一时期“明显的转变”未能促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 “迹象”: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上,出现了反映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或活跃的儒家思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
- 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
- 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正月
- 材料一:在古代罗马,丝绸之价竟贵比黄金。
-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
-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
-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
-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晚明时期,即
-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
-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
- 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
-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
-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
- 下图所示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它铸造
- 我国古代制瓷技术形成两大系统是在()
-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
- 乾隆时期来华的马戛尔尼曾说:“中华帝国只
-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
-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使用。牛力用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