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泥石流、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对抗自然灾害还要以预防为主。 材料二:无论是汶川大地震,还是玉树地震或是舟曲的泥石流灾害,每次灾害发生后人们都能看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政府科学调度,抢救被困人员,转移安置群众等各项工作在有力有序进行。我们的救灾应急机制更加健全,灾后重建更加科学。频繁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屡遭创伤和苦难,中国却没有被压倒,中国挺起了她不屈的脊梁! 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
- “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原因: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
- 2011年5月24日,国家六大部委领导齐
-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2009年上半年,各地统计上来的GDP比
- 河南省将蔬菜生产摆在一个突出位置,要求
- 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
-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海运直航
- 在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
- 资料俗话说:“上有天堂,下
- 一个小偷,被别人抓住后为自己辩解说:“偷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
- 2011年3月11日,一场特大地震冲击
- 2011年8月1日,在距离我国大陆约10
-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
- 人看物的眼光有“直”与“曲”之分。直的,
- 2013年7月8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李
- 目前粒子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关注的焦
- 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主要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