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三纲五常”的内容和形成过程。
- 三纲五常,简称“纲常”,是儒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指封建社会的三种主要道德关系,它强调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有绝对的统治和支配权力。“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封建社会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三纲五常”是由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孟子的“五伦说”、“四德说”,韩非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的思想发展而来的。西汉董仲舒首次将其系统化为三纲、五常,并做了论证。但“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集体主义是市场经济的人格保障之一。
- 道德都是优良的。
- 五四精神的实质是伦理觉悟。
- 以下哪一项是由于习惯的累积而生成的事物:
- 哪些不属于人的社会本性?()
- 按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理论,如果18~2
- 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是()
- 伦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 面对有好有坏的事情,应该做到()。
- 根据伦理学的观点,以下哪一项属于德性的行
- 道德产生的第一个历史条件是()
- 谁认为科教文化越发达品德就越堕落?()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社会存在发展最根本的两个必要条件之一是?
- 1789年,边沁在()中称,他发现了趋乐
- 哪一项不是每个人都能享有的?()
- 道德品质的特征是()
- 西方早期教育的践行包括()。
- ()不仅将自杀现象作为“社会事实”来研究
-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仅仅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