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论元杂剧衰落的原因。
  • 杂剧式微的原因有许多,也很复杂,但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元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杂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局限。
    元代后期,随着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大量涌向江南,包括一些杂剧艺人和作家,大都杂剧中心的地位也相应发生动摇。元代后期统治者也越来越重视汉族地主阶级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思想体系,尤其是仁宗时期,大力提倡儒家思想倡导程朱理学。同时,仁宗时期开始恢复科举考试,知识分子逐渐又走向统治阶级序列,与下层民众的距离逐渐拉开。但杂剧自身的局限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的制约性就更为明显,虽然整个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可以在四折一楔子内略有变化、伸缩,但毕竟空间有限、自由度有限,这也造成杂剧“关目之拙”,这种艺术体制牢牢地捆绑了作家的手脚。杂剧之分旦本、末本,由正旦或者正末一唱到底,其优点是可以集中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调动各种手段充分揭示主人公的情感和内心,可以做到淋漓尽致,但作为舞台艺术,它是一种冲突艺术,不仅仅是个人的抒情,这样,也不利于建立一种戏剧的冲突机制,同时,其他角色的塑造必然会因此大大削弱,也缺乏双方激烈的冲突和彼此的交流,一人独唱在舞台上也比较单调沉闷。宫调曲牌的规范,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音乐的表现,不够丰富,确实节奏的跨越和变化,后期南曲北曲的“南北合套”是对这种束缚的某种突破,但显然不够。
    杂剧逐渐被由南戏发展起来传奇艺术所代替,不再是当时的主流戏剧艺术,但依然在发展,也在变革,尤其它存活在民间,与民间的节日庙会、迎神赛社、宗教祭祀紧密联系,一直以一种潜流的形式存在、发展,杂剧的精髓和成就也为各种艺术所借鉴、吸收。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