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阿Q正传》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请写一段比较性评析。甲:教师安排7节课。第一节课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通读第一、二章,正音释义。第二节课通读第三章至结束,正音释义。第三节课分析序及第一、二章,第四节课分析第三、四、五章,第五节课分析其余章节,第六节课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第七节课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并总结教学要点。乙:教师安排4节课。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自读全文,并就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写出百字短评。第二节课前后4人为一组,形成10个表演小组,讨论确定表演内容、组内分工、彩排时间等,教师巡回指导。第三、四节课课堂表演,抽签决定表演顺序,各组表演时间为5~8分钟。每节课结束前5~8分钟进行课堂自由评论,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评出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表演、最佳道具、最有创意等大奖。 问题:(1)指出两种教学处理的各自特点。(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改的理念出发比较这两种教学处理的优劣。
- (1)从特点看,甲教师的教学处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处理方法,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过程五环节及前苏联文学课教学过程的影响较大,教师努力从字、词、句,讲到语法、修辞、人物、写作方法等,特别突出课堂教学的知识性。乙教师的处理具有较大的创新性,是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体验型教学,它综合了活动课、讨论课、研究课等多种课型,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注重学生在动手中体验感悟。
(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来看,虽然这两种教学处理具有共同的优点,例如目的性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紧扣教材等。但相比之下,乙教师的处理要优于甲教师的处理。理由主要有五个:①甲教师的处理过程机械,形式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乙教师的处理则形式灵活,丰富多变,因此,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甲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因此,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结果导致讲堂讲解显得支离破碎;乙教师则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引导者,达到了"道而弗牵"的要求。通过活动的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③甲教师只注重知性(理性)知识的分析传授,学生接受性差,即使接受了,也不可能达到内化的程度;乙教师则注重对学生感性或直觉的培养,通过感性的认识活动,帮助学生丰富情感,获得对对象的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④甲教师的处理,只将课堂教学停留在书本中,只要求学生带耳朵听讲,导致学生眼界狭窄,能力匮乏;乙教师则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自己去研究判断,组织协调,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天地,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⑤甲教师的教学处理缺乏师生沟通的基础,乙教师的处理则能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教师()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
- 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
-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
-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三个特性:
-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
-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称为
- 教育法规的效力包括( )
- 班级建设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
- CAI的优点体现在()。
- 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
-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
- 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
- 性的成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生理发育极为重
-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 元认知结构不包括()
- 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作用。
-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其思维在
- 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