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章太炎是一个怎样的报人?对他的办报活动应该如何评价?
  • 章太炎(1868~1936)名炳麟,字枚叔,浙江杭州人,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宗、思想家和报刊政论家。早年参加维新运动,曾任《时务报》编辑,不久因与梁启超意见分歧离去。接着,主编过《经世报》、《译书公会报》、《昌言报》和《亚东时报》,并为《实学报》撰稿,开始崭露头角。1900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等人发起的中国国会成立大会,当众剪掉辫子,以示与清廷决裂,立志革命。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发表了他的《解辫发说》和《请拒满蒙入国状》,是当时革命报刊最激烈的文章。1902年4月他在日本发起召开“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轰动一时。1903年在“苏报案”中与清廷对薄公堂,声名大振。1906年出狱后被孙中山接到日本,主持《民报》编务。在与《新民丛报》的论战中充当主将,发表过58篇文章,成为“以文章排满的骁将”(鲁迅语)。辛亥革命后,因与孙中山意见分歧,退出同盟会,另组统一党,任总裁。创办《大共和日报》,鼓吹“革命军兴,革命党消”,先拥护袁世凯,后又反袁,曾被袁世凯幽禁。晚年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成为社会名流。创办过《教育今语杂志》、《国华月刊》、《国学商兑》、《制言》等刊物。
    章太炎是与梁启超齐名的中国近代报刊政论家,然而两人的政论风格迥然不同。章太炎的政论以渊博的古文知识作基础,典雅古朴,词句精炼,不尚浮华,但艰涩难懂,可读性不如梁启超的文章。章太炎为了争得言论自由而向恶势力进行毫不妥协斗争的精神,对新闻界有重大影响。他在苏报案和民报案中表现了革命的铮铮铁骨,历来为人称颂,成为“后生的楷范”。但他后期“既离民众,渐渐颓唐,后来的参与投壶,接受馈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但这也不过是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鲁迅语)。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