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丘浚关于犯罪的根源。
- 明人丘浚认为:"天下之治乱,验于风俗之厚薄、衣食之有无。骨肉相残多,其风俗之偷也可见;盗贼之劫掠者众,其人之穷也可知",因此要预防犯罪,必须"养民"、"富民"。儒家伦理法思想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不外是:人的本性中有某种受外界引诱而滑向犯罪的质素,若不加控制,必致犯罪;预防犯罪之道不外两者,一是"富民"即"使民有恒产",二是"教民"即道德教化。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左传》引《夏书》曰:“昏、墨、贼,杀”
- 天人不相预
- 孔孟认为运用法律只是实现礼治的一种手段,
- 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德修养途径有()。
- 简述范仲淹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主
- 信赏必罚
- 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包括()
-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
- 天志
- 下列反映“德主刑辅”的说法有()
-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
-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最好的制度是考试。
-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主张与下列先秦哪位
- 认为只有刑、礼、道“循环表里,迭相为用”
- 简述明初加强君主集权统治的措施。
- 朱熹认为统治者应根据人的"气质之格"不同
- 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
- 儒家"人治"思想里的"人"指的是()
- 曾国藩曾致力于下面哪种学说()
- 夏朝的中央最高司法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