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从双声叠韵的事实中如何看出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密切关系?
  • (1)在此主要谈双声叠韵和构词法的关系,构词法是语法问题,同时也是词汇问题。汉语自始就不是单音节语,先秦时代已经有了大量的双音词。汉语的双音词有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它们大多数是由双声叠韵构成的,古人把纯粹的双音词叫做“联绵字”,联绵字中,十分之九以上都是双声或叠韵的词。拟声词不一定用双声叠韵,先秦的拟声词往往用单音或叠音词(呦呦鹿鸣),而这些联绵字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双声:唐棣、蒹葭;叠韵:崔嵬、扶苏
    动词:双声:匍匐、拮据;叠韵:绸缪、遨游
    形容词:双声:参差、玄黄;叠韵:差池、婉变
    有些双音词可以认为双声兼叠韵:辗转、契阔
    (2)由此可见,汉语的双音词在语音上的联系是多样性的,有叠音词、双声词、叠韵词、双声兼叠韵词。这种构词法一直到现代还起着作用,成为历代构词法之一,许多新词由此产生,同时我们也应知道,随着语音的发展,新的双声叠韵和新的语音系统相适应,如现代汉语中的叠韵词“舒服”,这个叠韵词的形成应该是在入声消失以后,如果按中古音念起来,就不可能是叠韵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