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汉语史上人称代词的礼貌式的应用情况。
  • (1)在先秦时代,礼貌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①自称不用“余、我”,而用自己的名,如: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②称人以爵位或身份,自称也可以用身份,“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③称人以美德,如“子、先生、叟”等;自称以不德,如“寡人(寡德之人)”“不谷(不善)”
    ④以地代人,作为尊称,如“陛下”
    ⑤以他所使令的人来代他,如“敢以烦执事。”
    (2)秦汉以后,尊称除了由爵位变来的“君、公”外,还有:左右、大人、丈人等;谦称还有:下走,贱子,贫道等;皇帝特定自称“朕”,称臣子为“卿”。
    (3)礼貌式历代有变更,北京话“您”和“怹(tan)”是另一类型的礼貌式,不是名词,而是人称代词,“您”是“你们”的合音;“怹”本是“他们”的合音,但是“您”字逐渐进入普通话,“怹”趣味逐渐消失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