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歌德和里尔克对冯至诗歌创作历程的影响。
- 冯至在1930年出国留学之前,即他写作《昨日之歌》等诗作的时代,还比较地耽于青春感伤的抒情,1930年至1935年在德国的留学,重新研读歌德和里尔克,使他克服了青春忧郁,告别青年而走向中年,有了更高意义上的完成。歌德影响冯至的主要是他的“脱皮”和“断念”的概念,冯至后来对此有过追忆,他引用歌德给一个性格忧郁的朋友的话来表述歌德:“人有许多皮要脱去,直到他有几分把握住他自己和世界上的事物为止。你经验很多,愿你能够遇到一个休息地点,得到一个工作范围。我能确实告诉你说,我在幸福中间是在不住的断念里生活着。我天天在一切的努力和工作时,只看见那不是我的意志,却是一个更高的力的意志,这个力的思想并不是我的思想。”在冯至看来,歌德一生丰饶的背后,“随时都隐伏着不得已的割舍和情心情愿的断念。”而割舍和断念并非出于被迫,而是出于更高的意志的引领,为了人类而工作的自觉责任,促使歌德将所有的激情、欲望以及痛苦、折磨都弃置不顾,惟有工作是永恒的。这一切在转向之后的里尔克那里也能找到,“在诺瓦利斯死去、荷尔德林渐趋于疯狂的年龄,也就是从青春走入中年的路程中,里尔克却有一种新的意志产生。他使音乐的变为雕刻的,流动的变为结晶的,从浩无涯际的海洋转向凝重的山岳。他到了巴黎,从他倾心的大师罗丹那里学会一件事:工作,工匠般的工作”。(冯至:《里尔克——为十周年祭日作》)。“工作,工匠般的工作”,这是冯至从里尔克和歌德那里获得的重要的生存动力,从此写作不再是抒发个人情感,而是为人类工作的一部分,这种艺术观与人生观的改变,才促成了他后来的“完成”。1937年抗战爆发后,冯至辗转各地,最后终于在昆明西南联大落脚,抛开了烦琐的日常事物,潜心于教学与研究,冯至终于将在德国的积累以多种形式爆发了,他写成了诗集《十四行集》,诗化小说《伍子胥》,并开始了关于杜甫与歌德的学术研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随感录”作家群
- 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最重要的两篇赵树
-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
- 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团诞生于()。
- 《将军族》叙述语调的主要特点是()。
- 有人说:《边城》中在祖父叙述翠翠父母的爱
- 汪曾祺只在极少的作品流露出嘲讽的意味,比
- “五四”文学革命是怎样发生的?它的主要内
- 棋王王一生在“车轮大战”中,最终的比赛结
- 《围城》中与方鸿渐有情感纠葛的女性有()
- 在《伤逝》中,涓生和子君是怎样处理他们的
- 十七年小说中,用长篇的形式反映农业合作化
- 谈谈《独语》的艺术特色。
- 赵树理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 朱自清《背影》中父亲送我时戴着()布小帽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家()的思想
- 《双桅船》的作者是();《一代人》的作者
- 论述贾平凹80年代中篇小说的创作。
- 描写封建社会“典妻”陋习的《为奴隶的母亲
- 新诗规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