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二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三 李贽还同样以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饶德。”……如果李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言行的一致,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在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而不是叛离他衷心皈依的儒家宗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
主张: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
- 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
- 在都穆(明)《听雨纪谈》、黄宗羲(清)《
- 秦以三晋法家指导政治,汉初黄老学说显示了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
- 以下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
- 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
-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
-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
- 朱熹在《通鉴纲目·前编》中指出,“西陵氏
- 某校发起的“汶川,我们在一起”的志愿者活
-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
-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