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白居易的讽谕诗、闲适诗和感伤诗各有什么特点?
- (1)以谪贬江州为界,白居易的处世态度前后判若两人。前期志在兼济,作诗多讽谕之作;后期行在独善,故诗多闲适、感伤之作。
(2)白居易闲适诗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安分知足,觞咏弦歌,受陶渊明、韦应物影响较大,诗风浅近平淡,有一种温厚柔和的情致,能言人之所欲言而沁人心脾。精警练达的论调,也以亲切熨贴的词句和明达清切的笔调传达出来。如《对酒五首》其二:“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笑,不开口笑是痴人。”又如《种桃杏》:“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3)白居易的感伤诗,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有名,两诗极易上口入耳,无注脚即可明白,艺术感染力极强。
(4)白居易最看重的是讽谕诗,因其反映国事民生,可发挥政治上的美刺作用。讽谕诗中充分反映了作者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他“为民请命”,勇敢地揭发现实的黑暗,如《轻肥》:“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希望诗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目的。他用诗歌批评官府欺压百姓的暴行,如《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体现了他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其艺术特点是“句首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虽有公式化、概念化的痕迹,但达到了“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创作目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形成校样的方式不包括()。
- 员工培训经费当年有结余,不可结转到下年度
- 简述新闻信息与情报、历史、文学的区别
-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接受复制委托时,除了与
- 并购支付方式中,()通常用于目标公司获利
- 下列不属于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
- 100ml血液中的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女性,49岁,近半年数次发作性右上腹疼痛
- 散文有()两大方面。
- 无论是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还是诱导长日植物
- 通货膨胀发生后,对实物资产的持有者影响是
- 1939年,心理学家()等人提出了挫折-
- 《北京人》的剧作风格()。
- 1940年1月,在()一文中,毛泽东同志
- 有关下腔静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而形成的
- 下列各项中,哪个是依法享有对直辖市中级人
- 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根源是什么?
- 光盘系统是常见的辅助存储器,以下属于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