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风骨
-
(1)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特有的范畴,刘勰《文心雕龙》设有《风骨》专篇。
(2)风骨一词原用于品鉴人物,后移于画论和文论。
(3)关于刘勰所说风骨的含义,历来说法不一,但主要有两说:一是黄侃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说,一是刘永济的风即情志,骨即事义之说。而现在一般认为,风即情志,骨则是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
(4)刘勰风骨论的实质是强调风骨与辞采并重,提倡“文明以健”、“风清骨峻”即刚健有力的文风。他的目的是反对齐梁的浮靡文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5)刘勰风骨论既是对建安文学特点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也对后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叶燮的诗歌本原论。
- 随笔体评论文章的特点是()
- 简述李贽的小说理论。
- 文学批评文章的语言美与其他文学作品比较,
- 文质论
- (《文心雕龙》的)“神思” 说
- 苏轼的文学创作中用力最甚的一种文体是()
- 提出小说理论“熏、浸、刺、提”说的清代或
- 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文学
- 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
- 陆机是如何论述文体与风格的关系的?
- 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观
- 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
- 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
- 韩愈的“不平则鸣”论.影响了后世()。
- 批评家在评论抒情作品时应该如何感知意象。
- “文学的自觉时代”有哪些表现?
- 试比较韩愈、柳宗元文学思想的异同。
- “六义”原名“()”,最早见于《周礼
- 教材认为:王国维的文学思想除了受到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