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评法家教育思想的得失。
-
第一,法家从进化的历史观引出“法后王”的主张,强调今胜于古,固然有其进步性,但由此走向轻视传统文化的极端,则是其失。
第二,法家从富国强兵的愿望出发,提倡“耕战”,保证兵、农有足够的劳动力,以增强国家实力,而且兵、农只要努力建功立业,也同样可以尊贵显荣,这是新的社会风俗与观念;但又强调耕战过了头,以至否定“学问”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遂又流于否定文化教育活动的偏颇。
第三,法家持绝对的“性恶论”,在教育实践上坚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固然也是一种社会教育,但只讲法制、法治而弃置人治、德治,实际是否定了教育存在的价值。
第四,法家禁“二心私学”,不准人思想和禁止人说话,从而定法家思想于一尊,固然有利于其达到政治强权而实现国家富强进而实现统一各国的愿望,但由此也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空前繁荣的百家争鸣,并开辟了中国封建社会思想专制统治的先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
- 说明美国对中国思想文化教育渗透和侵略的条
- 中国自办的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 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 “()”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
- 新文化运动促使教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 下列书院中,不属于北宋著名书院的是()。
- 《师说》
- ()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产生。
-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教师的任务是“传道
- 试述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关于
- “癸卯学制”规定小学、中学、大学毕业生分
- 《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 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学会用火可以达到下列目
- 我国律学设置始于()。
- 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
- 孔丘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第一所干部大学是()
- 古代儿童的蒙养教育一般都是在私塾中进行的
- 《学记》中提出了“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的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