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之说,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有联系又有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
- 孟子这段话的核心是希望君王能“与民同乐”,而且还从乐说到忧,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更为完整地显示了孟子政治学说中的民本主义思想。从主观上讲,孟子提倡仁政,是为了维护当时封建统治。因为当时天下战国兼并,要统一天下大势,是用仁政,还是用暴政,这是孟子游说君主唯一能说的话。而儒家哲学说到底,是培养一种践道者,也就是培养一批能够担当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这个阶层中的精英的品格,就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忘却一己的得失,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大的群体利益中。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这样一份担当,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始自于脚下的朴实情怀比孟子把国家希望寄托在君王一人身上更加的现实,胸怀更加博大,志向更加高远。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阅读罗素《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的
- 《俄狄浦斯王》中()一生下来就注定了无法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主要意义是()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
- 下列语句中括号里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句是(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疏”和“引”在句中
- 下列哪些叙述不属于晚明小品文的特征?()
-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
- 念谁为之戕贼。“戕”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 阅读《秋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王世贞: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
- 《金鲤鱼的百裥裙》在叙事结构上有何特点?
- 《诗经》中的“三颂”被称为“正声”,是供
- 在中国古代的正史中,常看到皇帝“北狩”、
- 《行路难》中表现对前途仍有信心的诗句是(
- 《声律启蒙》
- 分析《北方》在表现自然景物时对色彩的运用
- 简析老舍"小说体戏剧"的特点。
- 翻译: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