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八事”
-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是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他倡导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此“八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并粗浅地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与推行白话语体文的立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鲁迅的哪些小说为乡土小说开了风气()
- 《在其香居茶馆里》中回龙镇上邢幺吵吵与方
- 新剧从繁荣走向衰落的原因是新剧商品化,内
- 《古文观止》是由清初()()编选的一部普
- 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家》中以高家为代表的
- 《务虚笔记》的作者是张承志。
- 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的《放声
- ()的《包身工》被公认为早期报告文学代表
- 巴金的思想发展与创作的发展。
-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
- 丁玲后来获得1951年度斯大林文艺奖二等
- 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年至“文革”
- 梁羽生曾化名“()”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
- 创造社的主要刊物有《()》季刊、《()》
- 简析《林家铺子》的思想内涵。
- 下列属于胡适的文章是()、()、()、(
- “三驾马车”所指的作家是()、()、()
- 小说《伤逝》收入鲁迅的作品集()中。
- 《子夜》的局限与不足
- 鲁迅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期间,接触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