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何谓“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国民核算平衡原则”与“三等价原则”是否等价?
-
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最早是由钱伯海先生于1984年提出的,其具体表述是:“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出指标就算到哪里,使用指标也算到哪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中间消耗与最终使用就在哪里分界。”这一原则贯穿于国民经济核算的全过程,是国民经济核算中最为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依据平衡原则,在任何一种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生产范围一旦确定下来,那么,产出指标就只能在该生产范围内加以计算;进而,作为社会产品的价值运动形式,初次分配的来源、范围和规模就被相应地规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之间的界限也被相应地规定;最后,使用环节的经济总量也只能是生产出来的社会产品,并且社会产品的中间使用与最终使用之间的划分也直接依赖于生产范围的界定。
“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与“三方等价原则”并不是等价关系。“三方等价原则”是说:如果忽略对外经济往来,并且不存在统计误差,那么国民经济的三个基本总量即产出总量、分配(收入)总量和使用总量客观上应该是恒等的;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有可能使得整个国民经济的产出总量、收入总量和使用总量彼此不等或不完全相等,但是相对于各种对外经济因素而言,生产范围的大小仍然是决定国民经济生产、分配和使用总量的主要因素,只是具体表现形式有所变化罢了。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则同时强调了如下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两层涵义:一是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核算保持总量平衡,即社会生产的产出总量、初次分配的来源总量和社会产品的使用总量三者都与生产范围保持一致、相互平衡;二是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核算保持结构平衡,即分配核算和使用核算的内部划分与生产范围、生产核算也应彼此协调,衔接对应,避免矛盾。总之,“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内涵更丰富,而“三方等价原则”则仅强调了生产范围对经济总量的制约关系,未考虑生产范围对核算结构的制约关系。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企业法和产品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应的应
- 如果一个企业主要从事制造业,同时还从事运
- 接受国外的物品捐赠应记入()
- 简述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统计的关系。
- 以下交易中可以引起金融资产所有权变化的是
- 简述资金流量平衡表的主要平衡关系。
- 何谓“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其基本内涵
- 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 (1)当期
- 下面哪种经济行为属于收入分配()
-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转移是指什么?它有哪些分
- 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试写出从生产、分配和
- 根据定义,国民财富是指()
- 下列属于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范围的有()&
- 在生产法角度看,下列哪几项应计入GDP(
-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运输业的总产出实际上等
- 已知某国有如下简化的国民资产负债表(单位
- 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
- 简述SNA关于生产资产、非生产资产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