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围绕放权和提高效率两大主题展开。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之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
  • (1)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从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到1998年开始的“攻坚战”,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2)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3)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我国在探索国企改革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有别于过去的举措,是根据特定时期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的正确决策。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