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论述中国古代铜币的发展及铸造工艺.
  • 1、先秦铜币:以青铜制的刀、布为主。春秋时,晋、周使用带銎的铜铲形钱币。战国时,三晋、周、燕广泛使用尖足或方足圆足平首布。楚使用蚁鼻钱。
    2、秦汉至隋钱币:秦以方孔圆钱为法定货币,重十二铢,有钱文。
    3、西汉仍沿用半两,但币制屡变。汉武帝铸行五铢钱,至西汉末,币制未变。西汉末出现剪去边部的剪轮钱,裁去钱心的“綖环钱”。王莽新朝复古改制,铸行刀、布币及大泉五十、货泉等。东汉初恢复五铢钱,使用至东汉末。
    4、唐高祖铸开元通宝。这是中国古代币制上的重要转折点,从此钱币上不再标明两、铢等重量。
    5、五代十国时期,地方政权铸币达30余种。
    6、宋代铸铜钱数量大增。自宋太宗铸淳化元宝铜钱后,每改年号即铸新年号钱币。
    7、辽铸钱较少。金代铸行正隆通宝、大定通宝等几种,但铸量较大。元代铸钱较少。
    8、明代铸铜钱大中通宝。洪武通宝。
    铸造工艺:为手工铸造。自先秦至隋唐采用范铸法,自唐开始采用翻砂法,清朝开始采用机械铸钱法。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