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某县粮食局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1995年累计亏损达1500万元。因此,人心思动,精神溃散,已有8名同志调离,不少人想跳槽没门路,只好苦熬日子。新任局长原群同志就职后,决心下大气力扭转局势。他深入基层,详细调查,反复思考,认为连年亏损的原因虽然纷繁复杂,但最根本的症结在于人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如果职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于是,他“以人为本”,首先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他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举贤才不讲亲疏关系,用能人不凭感情好恶,唯才是举,冲破“夫贵妻荣”、“父贵子荣”、“裙带关系”、“家庭王朝”等陈规陋习,变委任制为聘任制,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75名二级机构负责人异地交流了65名。这一举措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信任和拥护,增强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此基础上,原群同志接着出台了变分散式经营为集团化经营,财务统贷统还;粮食“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保管、统一加工”的“四统一”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改变了二级机构割据地盘,各自为站,浪费严重,管理混乱的局面,杜绝了以往“跑、冒、滴、漏”的现象,一年时间就打了个翻身仗,1996年实现利润500多万元,引进资金4000万元,经济效益在全市同行业中从末位跃居第一;被省粮食厅授予“抓管理、转机制、增效益”先进单位;补发了以前拖欠职工的100多万元工资;救活了五家企业,安排下岗职工300多名,开创了粮食局有史以来的新局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给众多人带来了实惠,但也势必会触及某些人的既得利益,难免有人做小动作,告歪状。1996年7月,5名同志联名到县纪委告原群同志“贪污、受贿、侵占、挪用公款、公物”等,一时间舆论纷纷。粮食局内,有人摇头不解,有人暗自窃笑,但更多的人,义愤填膺,更为局长打抱不平。经过一个多月的明察暗访,纪检、监察部门澄清了事情真相,向粮食局全体职工宣布,一切纯属诬告。原群同志却说:“事情弄清楚了就行了,不必对他们指责,应当给他们一个悔过机会。”一席话使在座的人深受感动,那些联名告状的同志非但没有受歧视,反而在各方面关心体贴,真正有能力的照样提拔重用,并竭力说服其他同志要正确对待,他说:“如果没有他们告状,说不定我还会自我陶醉,有可能犯错误呢。”从这个事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 从案例介绍的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领导者能否正确对待自己和下属,事关工作成败的大局。原群同志之所以在一年内便使粮食局的工作和经济效益由全市同行末位变成状元,其主要经验有三条:
    (1)他抓住了‚人‛这个根本。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粮食局连年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方面的市场变化,有主观方面的管理不善,也有改革力度不够……原群同志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市场变化是必然趋势,根本问题在于人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管理是手段,全在人运用,管理不善是人造成的;改革是一次革命,力度大小全凭人来操作。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他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的因素。这是他坚持以人为本,改革人事制度,冲破旧传统,敢于选贤任能的思想基础;也是他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高超领导艺术的充分体现。
    (2)他以改革统揽全局。上任伊始,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抓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原群同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针对经营管理不善的现状,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实施了‚四统一‛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增强了二级机构经济核算观念和全体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人人想办法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一举扭亏为盈,并通过补发拖欠工资和救活五家企业的事实,使大家看到了改革为自己带来的实惠,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深化改革和搞好经营管理的信心和决心。
    (3)他以正确对待‚告状者‛为契机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陈云说过:‚我们要有大的气量,善用各种人才。单枪匹马,革命到底是干不成功的。‛捏造事实,诬陷他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受到批评乃至党纪、政纪处分是应当的,本人也无理可辩。但是,当纪检、监察部门建议给‚告状‛的人处分时,原群同志却说‚不必对他们苛责,应当给他们一个悔过机会。‛他的宽容气度,使‚告状‛者羞愧难当,使在场的人赞叹佩服。不仅如此,他还以提拔‚告状‛人中有真才实学者的实际行动,充分说明不歧视他们。正是由于原群同志能够正确对待反对自己、反对过自己并证明反对错了的人,才使得该局由过去的‚人心思动,精神溃散‛的落后单位,变成了凝聚力强、奋发向上的粮食系统的先进典型。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