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治理通货膨胀及失业的政策有哪些?
  • 关于治理通货膨胀及失业的政策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具体分析如下:
    对付通货膨胀和失业方面的需求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政策。如果经济失衡,政府可以选择改变政府支出或税率水平的调节方式,这就是所谓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如果存在需求不足失业问题,财政政策也可以用来刺激总需求。政府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或削减税收,这就是所谓的通货性财政政策。通过削减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从而减少消费支出就可以减少总需求。这些政策措施称为通货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政府增加支出相比,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原因在于减税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但在可支配收入中,只有一部分被花掉,也就是说并非全部头号税额都作为额外支出而在收入循环流中流动。
    (2)货币政策。该政策涉及到经济中货币供给的改变或利率的操作。政府通过降低货币供给从而减少支出可利用的货币量,或通过提高利率从而使借款成本更大,就可以减少总需求,这就是通货紧缩性货币政策。反之,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总需求则属于通货膨胀性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有改变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水平与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这两种方法。在许多国家,目前比较普遍的货币控制方法是直接调整利率。一般来讲,中央银行先宣布变动利率,然后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确保货币供给的调整,使宣布的利率成为均衡利率。
    (3)指数化债务。在那些通货膨胀率很高且不确定的国家,运用通常的债务工具来进行长期供款已变得不可能——贷款人对到期后他们收回的还款的实际价值为多少心里没底。在这样的国家里,政府一般发行指数化债务。当利息或本金或两者都根据通货膨胀进行了调整时,债券就指数化了。
    (4)工资的指数化。某种形式的指数化是许多国家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特征。指数化通过使实际工资基本固定不至于差得太离谱,而保持了长期工资合同的优势与工人和企业的利益之间的巧妙平衡。在工资合同期内价格会发生变化,从而必须对根据通货膨胀进行一些调整。从广义来说有两种调整的可能性:一种是根据CPI或GDP减缩指数来指数化工资。另一种是基于价格上升的预期比率来安排周期性的事先公布的工资增加。如果通货膨胀能被确切地了解,这两种方法就会殊途同归。但通货膨胀可能和预期存在差距,所以两种方法的结果也可能会不一样。在到工资指数化效应的时候,必须区分两种可能性:需求冲
    击和供给冲击。在需求冲击的情况下只有“纯粹”的通货膨胀扰动,且企业能够支付起相同的实际工资从而也不会在乎100%的指数化。而在供给冲击的情况下。实际工资必须要下降,而完全的指数会阻碍其下降。
    关于供给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货币主义供给政策。货币主义者认为,从长期来看,需求政策(他们实际指的是货币政策)只能作为反通货膨胀的武器,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而供给政策才是增加产出,降低失业水平的适当政策。
    供给政策可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位移,即提高企业在任何既定的价格下愿意提供的产量。在劳动市场上,供给政策能降低自然失业率,从而使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左位移。供给政策的实质是:鼓励甚至奖励私人企业行为和创新行为,减少政府作用;更多地依赖市场力量和竞争,减少政府干预和管制。
    (2)现代凯恩斯主义者并不仅仅提倡需求管理,也提倡供给政策,但通常更倾向于干预主义供给政策。干预的形式有:补贴、鼓励兼并和其他形式的重组,建议和劝告、提供信息和直接提供基础设施等。政府制定指导性计划,在这种计划下,政府试图与行业合作,共同协调经济中的投资决策。
    (3)“第三条路”的供给政策。随着英国布莱尔政府的当选,提出了“第三条路”的供给政策。它既借鉴了右派倡导的各种激励、低税收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思想,又借鉴了左派推崇的政府的政策措施能改善经济运行和为私人提供支持的观点。
    其核心思想就是“让人们自己帮助自己”,主张有目标的政府干预、管制、福利和教育计划,使市场更有效率地运行。因此,失业政策应着重于帮助失业的人找到工作,将失业救济金与积极寻找工作的义务相联系。经济增长政策应当是下列措施的混合体:强化市场激励、保持低税收、鼓励竞争、防止垄断权力滥用、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教育和培训等。
    不管哪类政策都会产生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需求管理政策也常常有供给效应。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