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 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
- 无春之年,指整个农历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
- 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说法正确
-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
- 在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中,名与实、形与神、心
- 马克思主义的()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2013年9月26日上午,由中共中央编译
- “2011年,我最摇摆。”2011年以来
- 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但无论哪种
-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
-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
- 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
- 地震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
- 材料一有一次,哲学家贝克莱与一位朋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 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
- 爱因斯坦谈到自己发现相对论时承认,“对于
-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
- 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