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有人说“知识越多知识障就越多”,“读佛经多,也会变成知识障”,这话对吗?
-
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奇谈怪论。
照这些人的说法,没有知识的人就不会有知识障(所知障)。
弥勒大菩萨说:“不精通五明,虽然是大菩萨也成不了佛。”佛主张“无明”是苦根祸源。开发智慧、破除烦恼性无明和非烦恼性无明(所知障)就是彻底解脱、彻底自由。而开发智慧的途径是闻、思、修,即博学多闻、慎思明辨、反复实践。
佛法中的术语、概念,虽然各派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在佛教内部,还是有比较统一的解释标准,否则,佛教内部就不会有共同语言。所知障、知识障、智慧障、理障都是翻译上的差别,其含义都一样,是指“非烦恼性无明”。
非烦恼性无明很多,最典型的是“四不可知因”,即:
(1)因时不可知。即过去的、未来的很多事无法知道。
(2)因地不可知。即发生在别的地区、别的空间的事物不可知。
(3)种多不可知。即事物种类很多,不可能全知。
(4)细微不可知。即很多事物未显露的极细微性能、差别不可知。
这四不可知因,都是不可知的客观原因。但“二障”中的知识障或者所知障,是指众生主观意识中的一种特殊障碍,是获得理全知(如理智)和事全知(如量智)的主要障碍。
所以,所谓“知识越多,知识障越多”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亦有学佛之人,经过多年,查其以前,很有信
- 首楞严
- 华智仁波切在造论之初,为什么写那么多顶礼
- 我们是在家混杂之家庭,如何解脱杂烦与无明
- 外教邪道有用一种符咒要迷失人类精气神,但
- 五蕴中的色是由()构成。
- 当火烧头衣的时候,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
- 修行人对于“无常法印”,常犯的毛病是什么
- 修行的法门是否相应,有检验标准吗?
- 人与宇宙形成之历程,为千古诤论,孔子所未
- 八不正见
- 常见初学佛之人,多有业障累累,此是学佛不
- 有些人专欢喜用大道理来训他人,可是自己行
- 通过学习“轮回过患”这一引导文,你最深的
- 法的意义,一般通指()与()二义。
- 入定
- 十支论
- 向初果的条件是什么?证初果的条件是什么?
- 邪教,外道与正教如何分法?
- 我们在坐车或乘飞机时,看到外面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