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他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关系的?
-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从
- 装一半水的玻璃杯到底是半满还是半空?面
-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
- 十几年前《科学美国人》杂志提出了&ld
-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 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
- 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说法,正
-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
- 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有意识,对这句话的正确
- 某县地处偏僻山区,青山绿水,满目苍翠,生
- 不看春晚不过年。“回家团圆”是中国人的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
- 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
- 从“神一”到“神七”,再到“天宫一号”“
- 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界定我国国际定位和角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
- 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展出的“美人鱼”雕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