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叙述主要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方法与原理。
- 1、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
(1)机械式除尘器除尘
①重力沉降室除尘:使含尘气体中的粉尘粒子借助重力作用而达到除尘的一种装置。
②旋风除尘器: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③惯性除尘装置:使含尘气流与挡板相撞,或使气流急剧地改变方向,借助其中粉尘粒子的惯性力使粒子分离并捕集的一种装置。
(2)湿式除尘器除尘
湿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尘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尘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它也能脱除气态污染物。
目前国内常用的有喷淋塔、文丘里洗涤器、冲击式除尘器和水膜除尘器等。
(3)过滤式除尘器除尘
过滤式除尘器是利用多孔过滤材料分离捕集气体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净化装置。过滤材料:砂、砾、焦炭、纤维织物等。
(4)电除尘器除尘
电除尘器是含尘气体通过高压电场,使浮游在气体中的粉尘颗粒带电,在电场的驱动下作定向运动,从气体中被分离出来。
2、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1)吸收法
吸收法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或者与吸收剂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吸收法用于治理气态污染物,技术上比较成熟,操作经验比较丰富,适用性强,各种气态污染物如S02、H2S、HF、NOx等一般都可选择适宜的吸收剂和设备进行处理,并可回收有用产品。因此,该法在气态污染物治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吸附法
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这种分离气体混合物的过程称为气体吸附。
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吸附法可用于中低浓度废气净化。例如用吸附法回收或净化废气中有机污染物,治理含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以及废气中氮氧化物等。
(3)催化法
催化法是利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或转化为易于去除的物质的一种废气治理技术。
催化法与吸收法、吸附法不同,应用催化法治理污染物过程中,无需将污染物与主气流分离,可直接将有害物转变为无害物,可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简化操作过程。
例如利用催化法使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转化为CO2和H2O,NOx转化成氮,SO2转化成SO3后加以回收利用等。
(4)燃烧法
燃烧法是通过热氧化作用将废气中的可燃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例如含烃废气在燃烧中被氧化成无害的CO2和H2O。
燃烧法已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有机化工、食品工业、等主要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气治理。该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回收含烃废气的热能。但处理可燃组分含量低的废气时,需预热耗能,应注意热能回收。
(5)冷凝法
冷凝法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这一性质,采用降低系统温度或提高系统压力,使处于蒸气状态的污染物冷凝并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该法特别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污染物浓度在10000ppm以上)的有机废气,而不适宜处理低浓度的废气,常作为吸附、燃烧等净化高浓度废气的前处理,以便减轻这些方法的负荷。如炼油厂、油毡厂的氧化沥青生产中的尾气,先用冷凝法回收,然后送去燃烧净化。
(6)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转化成少害甚至无害的物质。
生物法与其它净化法相比,其处理设备简单、费用也低,并可以达到无害化目的。因此生物处理技术广泛地被应用于废气治理工程中,特别是有机废气的净化,如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的臭气处理。
该法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回收污染物质,只适用于污染物浓度很低的情况。
(7)膜分离法
混合气体在压力梯度作用下,透过特定薄膜时,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透过速度,从而使气体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达到分离的效果。
根据构成膜物质的不同,分离膜有固体膜和液体膜两种。液膜技术是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分离废气中的SO2、NOx、H2S及CO2等。
该法已用于石油化工,合成氨气中回收氢,天然气净化,空气中氧的富集,以及CO2的去除与回收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