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宗教宽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宗教的宽容主张从实质上看,是与社会世俗道德精神相一致的,是普世的道德,不管有无宗教信仰,都可以接受。因此,不论对当今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还是对扭转社会风气,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友爱,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从世界范围看,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南北贫富的悬殊,生态环境的恶化,恐怖活动的猖獗,地区性的角逐,乃至世界性的冲突等等,如果人们能借用宗教的宽容精神,从人类的共同福祉出发,不带偏见和狭隘,互相理解和沟通,互相欣赏和宽容,紧握仁慈和善良,就能避免敌视和仇恨,消除暴力与战争,那么世界就会太平,人类才有幸福。
    在当前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宽容主张在客观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平等对待他人,多替他人着想,多拿出一些真诚与友善、怜爱与同情给对方,也就是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宽容、忍让、善待,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多了,社会风气也会好转起来。
    当然,我们在充分肯定宗教宽容主张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因素,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利的一面。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引导,引导的好,其积极的一面发挥出来,可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力工具;如果引导不好,就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如不分敌我的博爱,没有原则性的宽容等,就会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