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口腔检查的一般检查
  • 1.口腔检查前准备
    (1)环境准备:诊室整洁、宽敞、通风,医疗用品摆放整洁有序,并按时定期消毒。
    (2)医生准备:医生要衣着整洁,按规范洗手消毒,戴手套、帽子、口罩。
    (3)椅位准备:医生通常取坐位,其工作范围可根据操作需要活动于患者头顶后方至右前方之间,其高度应与患者口腔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患者则取半卧位或平卧位,患者的头、颈和背部应在一条直线上。检查下颌牙时使患者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检查上颌牙时,椅背应后仰得更多些。灯光要照射在口腔拟检查的部位。
    (4)器械准备:基本的口腔检查器械有口镜、探针及镊子。检查者一般以左手持口镜,右手持探针或镊子进行检查。
    ①口镜:口镜的作用是牵拉颊部和推压舌体以便显露检查部位;通过镜像可对上颌牙等难以直视部位进行观察;还可用于聚集光线,增加检查部位亮度。
    ②镊子:主要作用是夹持物品;夹持牙齿检查松动度。
    ③探针:探针的作用是通过检查者探测时手的感觉检查牙齿的点、隙、裂、沟和龋洞等缺陷,探测牙齿的敏感部位和程度;粗略探查牙周袋的深度。
    2.口内检查内容
    ①张口度:临床上张口受限可分为4度(以切牙的切缘间距为标准)。
    轻度张口受限:切牙距在3cm以内、2cm以上者;
    中度张口受限:切牙距在1~2cm者;
    重度张口受限:切牙距在1cm以内者;
    完全性张口受限(即牙关紧闭):完全不能张口。
    ②牙体和牙列情况:观察牙齿的颜色、形态、质地、数目等情况,有无缺损、龋坏,有无探痛、叩痛及松动度等。牙列的完整性和缺损以及修复体的情况。
    ③口腔软组织:检查口腔软组织各个部位(包括唇、颊、舌、腭、牙龈及口底等)有无肿胀、溃疡、颜色异常、瘘管、肿物等情况。
    ④涎腺情况:导管口有无红肿、脓液分泌,有无结石等。
    ⑤口腔卫生情况:软垢、牙石堆积情况。
    ⑥其他:如充填体或修复体的情况等。3.口腔一般检查的操作方法
    (1)探诊探诊主要用于探查龋齿、牙周袋、瘘道病变部位、范围的情况。
    ①探针的选择:探查牙面用尖头探针,探查邻面用探针的三弯端,探查龈沟或牙周袋用钝头刻度探针,探查窦道用圆钝、质软窦道探针。
    ②探诊的支点:握笔式持探针。以邻牙或对侧牙为支点,支点要稳固。
    ③探诊的顺序:如为牙体探诊应先探面,再探颊舌,然后是邻面。如为牙周袋探诊,则应探查近中颊、舌点,颊、舌点,远中颊、舌点共6点。
    ④探诊时动作要轻柔,以避免引起患者不适感。
    (2)扪诊
    ①扪诊的内容:脓肿或肿物的质地、范围,有无压痛或波动感,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根尖周炎症情况等。
    ②扪诊的手法:多用单个示指戴手套检查。口内用双指触扪脓肿的波动感。唇颊部用双指扪诊。颞下颌关节检查,双手中指贴于患者耳屏前,令其做开闭口动作。
    ③医患体位: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其侧方或前面。查颌下或颏下淋巴结令患者头稍向患侧下俯。
    ④淋巴结扪诊顺序为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颊部、颌下、颏下,再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后缘按各解剖区检查。
    (3)叩诊
    ①器械的选择:带平头的金属器械的末端,如银汞充填器或金属柄口镜末端。
    ②叩诊方法:垂直叩诊法--垂直轻叩牙齿的切缘或面,检查根尖区炎症。
    侧方叩诊法--侧方叩击牙齿的颊面或舌面,检查牙周膜炎症。
    ③叩诊时不要用力过猛,先叩正常牙,后叩可疑患牙。先轻叩,无反应再逐渐加力。
    ④叩诊一查有无疼痛,二听有无叩诊声音异常。叩诊判断标准为:无痛记为叩痛(-);微痛(±);轻度叩痛记为叩痛(+);中度叩痛记为叩痛(++);重度叩痛记为叩痛(+++)。(4)松动度检查
    ①器械选择:镊子。
    ②器械放置部位:夹持前牙切缘,后牙用闭合的镊子抵住后面窝沟。
    ③检查动作:轻轻向颊舌向或近远中向摇动。
    结果判断:根据松动度判断牙周组织病变程度,正常牙约有0.5mm的生理动度。
    a.以毫米计算牙松动的幅度
    Ⅰ度松动:松动幅度在1mm以内;
    Ⅱ度松动:松动幅度在1~2mm以内;
    Ⅲ度松动:松动幅度大于2mm。
    b.以牙冠松动方向计算牙松动的幅度
    Ⅰ度:颊(唇)舌(腭)方向松动;
    Ⅱ度:颊(唇)舌(腭)方向松动,伴有近远中方向松动;
    Ⅲ度:颊(唇)舌(腭)方向松动,伴有近远中方向松动和垂直方向松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