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分析郭沫若早期历史剧的抒情性。
  • 郭沫若的历史剧源于五四时期的诗剧,诗剧的浓烈的抒情性必然给他的历史剧创作烙下深刻的印迹,使其历史剧亦带有明显的抒情性。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人物语言的抒情性。郭沫若时常把他那火山喷发式的内在激情借主要人物之口排山倒海般倾泻而出,使他的历史剧鼓荡着浓郁的情感波涛。例如,卓文君回击父亲阻挠她再嫁时有大段台词,那是个性觉醒的呐喊,是血的蒸气,是反抗男权制度的嘹亮哨音;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愤怒之声,就象无形的钢鞭,鞭打着统治者的“尊严”,象一枝犀利的投枪,刺穿统治者腐朽的灵魂,象一首慷慨激昂的生命的长诗,呼唤着抗争与自由的风雨。此外,还有伯夷、叔齐抒发自己苦闷时的独白等,都是感情激越的抒情诗。
    2、浓烈的诗情画意。郭沫若的历史剧如同他的诗剧一样具有浓烈的诗情画意。不过,诗剧的诗情画意更多的是凭借“直抒胸臆”构思的,其审美效果往往是激动人心的;历史剧则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构造诗情画意,其效果往往令人心醉。如在《卓文君》中,作者为了表现女主人公卓文君思恋司马相如,急于听到司马相如弹奏的琴声时,设置了一段精彩的对白。这段对白,在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通过特定的性格的人物吐露出来就特别富有诗意。卓文君对司马相如一往情深,可两人近在咫尺又不能相见,她只盼望能在晚上早早听到司马相如弹奏的琴声以慰藉自己寂寞而空虚的心田。诗人郭沫若通过卓文君与红萧的对话,用卓文君错把“风声”当“琴音”的幻觉,一方面让女主人公自然地流露了她内心的情感,另一方面又构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读罢令人心醉。象这样的诗情画意,在郭沫若早期的历史剧中,比比皆是。这种诗情画意,极大地增强了其历史剧的抒情性。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