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王引之《经传释词》所使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大体包括哪些?
-
1)排比结构相同的用例,概括出词语的含义。如要解释《诗经。终风》的“终风且暴”的“终”,王念孙把句式相同的文句“终温且惠”、“终且贫”等都收集排列一起,从而得出“终”与“既”同义的结论。
2)利用文例来推敲含义。比如利用互文,解释“用”有“由”义,就是利用了《礼记。礼连》“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的材料。
3)借助注释家的训诂。如解释“用”有“由”义,引用了《诗经》毛传的训释。
4)因声求义。如王引之读《诗。鄘风。载驰》“众稺且狂”的“众”为“终”,也即“既”义,就是使用了这一方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古书阅读中的文字障碍往往是由于()的原因
- 学习训诂学为什么必须懂音韵学?
- 《史记•韩安国列传》:“有如
- 《红梅记》传奇的作者是()。
- 举例分析“谓”的用法。
- 什么是旷世之作?
- 词的意义是受社会决定并受社会制约的,这就
- 训诂术语“读为”和“古声同”都可以用于说
- 识别通假字的条件是()。
- 王力提出了“新训诂学”的主张,新在哪里呢
- 《尚书》“汝终陟元后”中“元”义:()
- 训诂材料包括:()、()、()。
- 由于时代的局限,《说文》存在着()的缺点
- 简述《方言》的价值和影响。
- 明初取法先人,兼师众家之长的诗人是()。
- 《左传•文公十八年》:“仲为
- 什么是古训?
- 简述训诂学的唯物的原则。
- “天子焉始乘舟”中“焉始”是()
- 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包括《尚书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