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西方现代派电影之一,“意识流”影片的电影美学观念是什么?
-
“生活流”电影主张“让生活本身说话”,按照“生活本身的自然流动”,对生活作一种“纯”客观的记录。换句话说,这种影片要求“按照生活原来的样子”去记录生活,对于所描写的对象不作任何思考和概括,也不作任何评价和分析,认为应该由观众自己去得出结论。这种力主以“自我溶解”于客观之中的影片,必然会导致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仅仅是不偏不倚地、客观主义地去记录日常的“生活流”,而不必去考虑作品的情节和结构。而事实上,他们也正是这样主张的,即在艺术上,主张用事件的无逻辑组织去代替或打乱有逻辑的情节结构,造成这类影片根本排斥结构。于是,在“生活流”的影片中,事件的联系被打断了,世界上的一切似乎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对这类影片,德国电影理论家爱因汉姆曾经做过这样形象描绘:“在此之前,我从未想到过某些纪录片的风格竟和现代抽象艺术的特有倾向联系如此密切。令人疲倦的无休止的人群的喧闹和拥挤,无数的行人和景物的迅速交换,它们组成一幅匀净的仿佛是从时间的织机上随手剪下来的、描写无尽混乱的画面。”
然而,就是这种“仿佛是从时间的织机上随手剪下来的、描写无尽混乱的画面”,却曾一度被西方电影理论界认为它将取代传统的有情节结构的影片。法国电影批评家马塞尔·马尔丹在一次国际电影节举行的讨论会上盛赞这种影片说:“他(安东尼奥尼)的影片的剧本,既没有传统的开头,也没有结尾。影片反映的是一个生活片段,一段生活插曲,所有其余的东西——过去和未来——都留在镜头以外。但是对于现在,却表现得极其充分,其中有许许多多细节和插曲,这些细节和插曲看起来仿佛跟剧情的发展很少联系,跟它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论在《奇遇》或是《喊叫》里,安东尼奥尼都没有力求把他选取的每一条线索贯彻到底。他是按我们所看到的生活的原来模样来表现生活面貌的,既表现注意的东西,也表现次要的东西,他既没有挑选本质的东西,也没有抛弃掉无足轻重的东西。”
从马尔丹的这段发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电影美学观:不必对生活作任何选择,只需抓取一些生活片段,客观主义地将它们混杂在一起即可。马尔丹的电影美学观也正是“生活流”电影所积极主张的那些东西。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柴戈蒂尼提出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六原则”是
- 1983年,第三届“金鸡奖”最佳()奖:
- 19世纪末,()创了一种舞台剧,它形成了
- 强迫性的艺术
- 电影从()年开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
- 国导演让·雷诺阿拍摄的()主题——和平主
- 有人认为,电影音乐的使用是属于音乐家或导
- 张艺谋的()是一部“以完整影片体现纪实风
- 1990年,第十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 1997年,第十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 1988年,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 1995年,第十五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 结构的能动作用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 就整部影片而言,因时空结构的变化而造成的
- 亚里士多德在()中说:“刻画‘性格’,应
- 散文风格样式电影的结局部分具有什么样的特
- 1982年,第二届“金鸡奖”最佳()奖:
- 电影和戏剧有哪三个主要不同之处?
- 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的情节特征是什么?
- ()年获得法国电影艺术最高凯撒奖,由特吕